文化漫谈>都市青春>大宋世祖 > 第九章 华灯未放笙歌盛(一)
    等了一会,曹铎和杨进走了进来。

    “曹六郎,你的天罗地网都布置好了吗?”

    “回官家的话,都布置好了。”曹铎展开一张地图,“嵇仲先生在完善开封城的消防系统时,在各十字路口的旁边修建了高二十米的瞭望楼,配以望远镜,可以观察两三里的火警。同时也可以观察五百米以内街道小巷的一举一动。”

    曹铎指着地图上的许多小红点说道。

    “只是这些瞭望楼,多布于外城和内城中商户云集地方,在北城、东城、南城等官宦人家和中枢衙门聚集的地方,布得不多。”

    “无妨,那些地方屋舍不密,地方宽敞,又有家丁和警卫巡视,很容易发现异常。贼人要想在那里纵火,得不偿失。”赵似说道。

    “官家英明。贼人处心积虑,殚精竭虑才策划了这场祸事,肯定希望达到最大效果。微臣会竭力用好这些瞭望楼。只是...”

    “只是什么?”

    “官家,警察厅控制街面的主力是巡警部队。只是从元符三年开始,军民官庶对巡警着铠甲持刀枪在大街上晃来晃去,有些非议。尤其身背神臂弩、强弓等军制武器,容易造成恐慌。于是警察厅就逐渐改良,现在巡警只是着轻甲,配腰刀哨棍,少部分配盾牌漆枪。”

    曹铎有些尴尬地说道:“现在警察厅的巡警队,日常维护治安,收拾街痞泼皮,绰绰有余。实在不行,还有特警队可调用。现在需要对开封城大规模布控,又需要一定的战斗力,巡警队就无法胜任。特警队数量又少...”

    他看了一眼沉默不语的赵似,继续说道:“调动侍卫军,却动静太大。即怕引起百姓恐慌,又担心打草惊蛇。”

    “调侍卫军以及左右翊卫、左右金吾卫步兵团的官兵,换上特警和巡警队的服装,换装不换武器,进入到各要点蛰伏,随时待命。我马上给军咨府和侍卫军部、四卫卫部去令。”

    赵似稍加思索,便下令道。

    “喏!“曹铎惊喜地应道。

    “六郎,你刚才说的问题,值得重视。此前,禁军、厢军改为警察,军队战斗力还保留着。经过一年多的不断改动,警察终于变成了一支以维护治安和社会秩序的准军事化队伍。专业性加强了,但战斗力减弱了。”

    “可是这世道还不会太平。一旦出事,调动驻卫军和郡兵,多有不变...”

    驻卫军属于常备野战军,郡兵属于地方守备军,地方无权调动,只听从枢密院的调动。一旦有事,层层上报,再层层下达,紧急事情完全会被耽误。

    “这样,六郎,你在警政系统建设中加一条。警种在治安、刑事、路政、内勤的基础上,再加一个保安警。在十万人口大城或直隶州,增设一支保安警队,依照郡兵军制建设。定额视州城人口多寡而定。”

    “这样既能应对大规模突发事件,震慑地方,维护治安,也能让整编的禁军多条出路。朕也没有想到,各地征募的禁军厢军居然有这么多!拓垦团、舟桥团、工兵团、运输社、营建社、船务社、兵工厂、冶炼厂、造船厂、工厂矿山...分流了那么多人出去,还有超过十多万的余员...冗兵冗员冗费,真不愧是百年顽疾啊。“

    赵似感叹了几句,然后对曹铎正色道:“这是后话,你现在当务之急,就是务必破获此大案,抓住凶犯,确保开封城安然无恙。”

    “喏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