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化漫谈>玄幻奇幻>大明金主 > 一二零 修改决定水准
    “而给他一个案首,府取可以不考,直接送达大宗师面前,再以伤了手腕为由。请求面试……”

    郑岳一个激灵:“你说的这个偏锋之策,似有可行之处啊!”

    李文明道:“东翁,宗师直点入学的典故也在前头。更何况他有县案首傍身。府尊亲送,断不会不取的。说起来,如今真正难过的是府关,至于直达学院讨副衣冠,这是黄堂所许诺的,东翁何必操心过甚?”

    郑岳有纠结。正是因为还要颜面,否则他怕什么?

    县令直接送学生去府试的个案都不少。最出名的丁元复十二岁就直接参加府试、院试,还得了双案首。

    他道:“只是徐元佐在我门下受业。过县试已然怕人闲话,再给个案首……”

    “只要案首文章镇得住人,怕什么!”李文明正色道。

    郑岳看了看那纸上的庸碌文字,顿时明白了,缓缓吐出两个字:“然也。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徐元佐犹自在书房中用功,虽然他敏感地察觉到了恩师态度变化,却不知道郑老师为了兼顾“名声”、“利益”和“良心”而做的努力。

    又到了翌日早上,徐元佐满怀信心进了书房,郑岳仍旧耐心讲解,不过这回却是将所有精力集中在了徐元佐的习作上。

    “这里用个‘抟’字,圆融柔转不失力道,却是极好的。”郑岳几乎字字考究,引导徐元佐修改例文。

    徐元佐最早学写日记的时候,父亲就强调“修改”的重要性。所以他一直坚信改一篇文章远胜于写十篇。见郑岳的教学方法如此先进科学,徐元佐更是学得兴起,愉快地课堂时光过得飞快。

    等临近中午,郑岳方才结束了教学,道:“明日放告,为师恐怕没有时间为你讲课了。你回去之后好生将这文章背熟,字字句句要琢磨清楚,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,切不可囫囵吞下,只落得文字。”

    徐元佐躬身道:“多谢恩师悉心教诲!”

    郑岳面露微笑,心道:此子还算有些良心,不枉费我一片苦心。

    “府中吃了饭,早些回去休息一下,张弛有道,劳逸有度,方是正经。”郑岳说道这里,突然想起来了一桩大事:“你本经想选什么?”

    照正常程序,县试第一场就是四书义和本经义两篇时文,然后论一篇,策问一道。不过考官往往从简,只考两篇时文,论、策都是古文,寻常童生写上来的也无甚可观之处,索性省略了。

    因为郑岳这回给徐元佐开了后门,只打算以《四书》一篇取他,竟然忽略了本经的问题。

    “听老师传授。”徐元佐道。

    “本经非同小可。”郑岳严肃道:“日后你乡试、会试,要定你终身的。为师本经是《春秋》。不过如今选《春秋》的人不多,你若是志不在阁辅,也不用选这个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