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化漫谈>网游竞技>千羽 > 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48
    李子清也很心动,她这几年在村里省吃俭用,偶尔去也采些草药,也攒下不少钱,买个自行车还绰绰有余,为难的是她没有自行车票,而这个车行还非得要票。

    她拧着眉毛没吱声,更没想过跟千羽张嘴,关系再好,她也不想麻烦人。

    售货员是个年轻的小伙,眼睛乌黑明亮,特别有神,一看就是那种主意多又心思活络的人。

    他看了李子清的为难,就小声地给了个建议说:“车行后面的春水巷里有家自行车维修铺子,那里有二手的自行车卖,不要票,你可以去那边看看。”

    李子清狐疑地打量他,“不会是什么非法途径得来的吧?我可不想摊上啥事儿,”或者那家铺子是他家亲戚开的,要不然能这么费心?她表示怀疑。

    售货员讪讪一笑,连连保证,“瞧您说的,咱也不能知法犯法不是?放心,都是正规渠道来的,可以直接办车牌。”

    那铺子还真是他姑父开的,要不是他爸成天在他耳朵边念叨说姑姑家孩子多条件差,让他多帮衬些,他才懒得干这费力不讨好的事儿,要是被他们经理知道他将目标客户往别处推,非让他吃不了兜着走不可。

    事情办的很顺利,李子清在那家铺子买了辆七成新的自行车,价格只是车行里新车的一半。俩人又去给自行车上了车牌,配了车锁,便骑车回了学校。

    之后的几天里,趁着还没正式上课,俩人每天骑着自行车在杭市各个有名的风景区和街市参观游览,了解熟悉街道路线和当地的风土人情,顺带品尝各种风味小吃,什么猫耳朵、定胜糕、葱包桧、酥油饼等,通通吃了一遍。

    千羽又拉着李子清去西湖边的老字号客来香好好地饱了一回口福,那里的醋鱼和东坡肉是当地一绝,好吃的让人迈不开腿。她当时就做了个决定,以后一定要常常光顾客来香,即便做不到每天来,至少也要一周一次。

    孙少安的家就在离杭市不远的海市,到校的第二天他就回家去了。

    他也有两年多没回家,通知书下来后也只给家里发了个电报通知一声,却没告诉他们自己啥时候去学校报道,更没说他啥时候回家,没准他突然出现还能吓父母一跳。

    他是不知道,他前脚一走,后脚千羽和李子清俩人就放飞了自我,每天的小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潇洒。早知道的话,他说啥也不能这会儿走,定要将她们的二人行变成三人行不可。

    当他背着大包进家门时,还被客厅里的情景吓了一跳。

    他爸陪着一对中年男女喝茶聊天,她妈胳膊上挽着一个漂亮姑娘,笑的一脸慈爱,正低着头和那姑娘窃窃私语,时不时展眉一笑,那模样就好像找回了失散多年的亲闺女似的。

    “呀,儿子你回来啦,怎么不提前来个电报,也好安排人去接你。”孙母第一个看到门口的儿子,蹭一下站起来,满脸喜色地走过去,接下他手里的一个大包。

    “我就说,今天一早上眼皮就开始跳,肯定有喜事儿,还真被我说中了。”

    孙父也起身来到儿子身边,高兴地拍了拍他的肩膀,眼里满是惊喜和欣慰。

    儿子从小到大一直就很优秀,家属院里的这些孩子里,儿子就是数一数二的存在,是别人家的孩子,从小到大就没让家里操过心,一直是他们夫妻的骄傲。

    当年儿子自愿响应国家号召,主动投身到偏远农村,下乡务农,那时候很多人都说他们做父母的觉悟高,积极响应国家政策,起到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,不愧是干部子弟云云。

    上级领导还曾为此事对他进行了口头表扬,并让他成功地在一些领导那里挂了号,为他后来的晋升减少了许多阻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