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化漫谈>都市青春>青枣 > 四、枣树
    八月盛夏,京城郊外的一处老宅里总是传来阵阵“吱嘎——吱嘎——”很是缓慢且规律的声音。

    穿过半敞开的深灰色铁门,繁盛的百年枣树下,陈藜芦正惬意地仰躺在竹木摇椅上,肆意地享受着从头顶树叶缝隙间洒下的片片日光。郊区的气温普遍比市区低几度,伴随偶尔掠过的山风,陈藜芦过去时常会产生的憋闷感也减弱了许多。

    他的左手边是用厚实圆墩架起的圆形石桌,石桌上,一组色泽清淡素雅的北宋汝窑天青釉茶具惹人注目。这套茶具,光是‘北宋汝窑’四字就能让其中一只茶盏拍上天价,更不要说一整套的价格。

    陈藜芦从过去一直很宝贝它们,原因不在于其价格高低,只因为这是陈丹玄某年从香港的拍卖会上花重金买来,送给他的生日贺礼。

    唇角弯起,陈藜芦似白玉的手指轻轻划过茶盏圆润的沿口,沉静如水的眸子似乎在透过茶盏看向另一个人,又或者另一段记忆。

    “师傅!我背好书了!能不能歇歇了?”

    染着一头褐色短发的江郁金兴致恹恹地从偏房中拖沓着步子走出来,他一边抱怨的同时,手里还拿有一本老式线订的中药药材书用来挡阳光。

    江郁金是陈藜芦去年从中医药大学新收的徒弟,刚念大二,年岁左右不过21,因此性格上比较顽劣不算成熟,却只对陈藜芦的话言听计从。

    陈藜芦睫毛微动,他收回手,细长的眼眸向一旁瞥去,又拿起茶盏喝了一口清茶,问道:“真的记好了吗?不会又只记了皮毛吧?”

    “我发誓!这次我真的很认真很认真地在背书!”江郁金做出手指向上的动作,信誓旦旦的模样像在等待主人嘉奖的小狗。

    陈藜芦抬起嘴角:“好,那我先考你一个。若病人伤寒五六日,已发汗而复下之,胸胁满微结,小便不利,渴而不呕,但头汗出,往来寒热,且伴有心烦,该如何?”

    江郁金一听这不是“伤寒杂病论”里的病症吗?当即不带丝毫犹豫,回道:“简单!柴胡桂枝干姜汤便可医治。取柴胡半斤,去皮桂枝三两,干姜二两,栝楼根四两,黄芩三两,熬过的牡蛎二两,炙甘草二两。以水1100毫升,煮取汤液300毫升,每日分3次温服。初服微烦,复服,汗出即愈。”

    头头是道地说完,江郁金骄傲地看向陈藜芦,“师傅,我说的对吗?”

    陈藜芦点头又摇头,颇为神道儿,“对,也不对。”

    “啊?哪里不对?”江郁金翻看手里的书,问道。

    “对的是药方,不对的是你的态度。”

    江郁金愣住,抬眼疑惑地瞧向陈藜芦,“态度?”

    陈藜芦颔首,语气里带着无奈,“没错,郁金,你要记住,治病救人这里,没有简单与难之分。面对所有病患的问题,我们都需要谨慎小心地处理,书本上的知识终究是书本上的,是死的,而我们治病时面对的是活人,药方随时都会发生变化。”

    “记得我曾经在四川的山区做了一年的赤脚医生,当时与我一起的医生在医治一位孕妇孕期见红时,按照平时的剂量写了药方,他却忘记了孕妇热病高退应忌服其中一味桂枝,最后导致那名孕妇险些流产。所以郁金,我们治疗任何病症,都不要以简单或困难来判定,知道吗?”

    江郁金坐到石桌旁的石凳上,他望着慵懒如一只波斯猫儿的师傅,自信道:“诶呀,师傅,我懂的。您信我,我在实践这方面绝对没问题!”

    陈藜芦斜睨向江郁金,失语地摇了摇头,表情像是在说:没问题才怪。